沈阳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史上创造了几十个第一,引领着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集中了一批“陆海空”尖端机器人。10月24日上午,沈阳机器人领域又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在我市揭牌成立。它将成为中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为辽沈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

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省市领导卢柯、彭肇文分别在仪式上致辞,并共同为创新研究院揭牌。活动还为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雕像揭幕。

2015年,中科院、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签署共建协议,院省市三方在创新研究院建设、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2017年12月,创新研究院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作为一个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项目总投资27亿元,规划面积39.7公顷,大小相当于55个标准足球场。创新研究院面向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实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跨越发展为目标,重点突破人机共融、海洋与空间重大装备、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等领域的前瞻科技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形成面向重要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将吸引上千名全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研发精英在这里创新创业,打造“科学研究、工程应用、评估检测、标准制定”四位一体的“机器人航母”。目前,创新研究院的“评估检测”部分,已经正式投入运营。

创新研究院检测中心下设6个实验室,包括工业机器人整机实验室、服务机器人整机实验室,关键零部件实验室,以及环境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电器安全实验室等3个通用实验室。目前评估检测水平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主任 吴镇炜:这块我们获得批筹检测项目大概是230余项,采用的标准有50多个标准,其中70%的标准都和国际对标的。

以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项目为契机,沈阳正积极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沈阳拥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以及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00人;

最近三年,沈阳市机器人产业产值年增速超过30%,形成了以新松机器人为龙头,通用、无距、众拓等40多家机器人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服务、移动、特种、洁净五大类70多个品种。全国每个5个机器人,就有一个在沈阳市研发生产。同时,机器人未来城、东方机器人谷等一批机器人领域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