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者 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

服务机器人一旦进入家庭,由于人口的需求和不同的场景应用,它会有爆发性增长。未来三到五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服务机器人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技术突破,二是需求突破。

工业机器人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接近50年,可以说工业机器人在速度、协调和精度上已经相当好了,在汽车、机甲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在发展工业机器人上,中国是不是还有机会?我们可以看一个数字:2014年,中国企业在华销售的机器人已经接近2万台,比2013年增长了78%。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普及刚刚起步,将成为世界智能制造业最大的市场。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和价格,核心部件制造是最大的瓶颈,与信息结合是未来的机遇。

2013年,中国每万名制造业从业人员仅拥有25台机器人,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与世界58台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所以中国工业机器人也会像机床一样,现在弱,慢慢强,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

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和国外机器人有三个差距,第一个,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经验不足,第二个是核心部件制造技术缺失,第三,品牌的认知度和可靠性还不突出。

核心部件制造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目前核心部件(减速器、电机、伺服控制器)在工业机器人生产中占的比例是60%。如果这些东西都进口,中国做来做去就是一个壳子,成本很难下来。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和价格,再到两到三年的时间,我认为搬运、上下料、AGV、装配、加工打磨,可能会率先突破整个工业机器人50%的市场。

就像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融合的工业机器人变革,比如像ABB的双臂、德国的库卡,美国的双臂这样的智能模块,都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

一旦服务机器人走入家庭将会产生爆发性发展,技术和需求是两大突破口。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就开始思考和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的服务机器人的发展。

十年以前,服务机器人的发展还是有争论,有观点认为服务机器人都是实验室的,它离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离商品还很远。

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新材料技术的原因,突然把服务机器人进入到我们家庭的距离一下缩短了大概五年。

大家可以看到,服务机器人是实实在在在发展的。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大疆无人机,30亿的销售额,反正很多人不太相信,一个航拍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大的销售额。

我们再来看看像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谷歌,还有亚马逊,都在做服务机器人,人们感觉服务机器人的时代即将到来。甚至有数据显示,未来三到五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

因为服务机器人一旦进入家庭,由于人口的需求,由于不同的应用,会使它有爆发性增长。只是人们在去思考,去抢占这样一个风口。

所以,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会在哪些方面有大幅度的应用呢?

以哈佛或者MIT为代表,他们的人型机器主要研究两方面的事情:第一能不能在感情上交互,或者在对话能够有更多的亲切感。第二能够有双腿,能够行走。目前还很有挑战性。

还有研究较多的人工智能芯片,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我们所说的语音,同时几个人说话,怎么把最重要的话提炼出来。二是识别,另外是触觉,这方面MIT、IBM和百度等都在开展这些研究。

之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希望进入到家庭,就是目前的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在一般情况下能达到90%以上,如果这个环境再干净一点,结构化再固定一些,能达到95%以上。

机器人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刚性需求,眼科的眼科机器人,骨科的有骨科机器人,腹腔的有腹腔机器人。还有康复,欧洲60%福利都是和医疗有关,美国30%多,中国大概20%多。所以这块研究特别多。

关于服务机器人这块,它的未来发展更强调的是人机交互,安全以及能够实际作业问题。中国服务机器人的水平现在如何,这个现在还在争论。因为服务机器人刚刚开始,也没有一个巨无霸。

我们从软件角度上没有巨无霸,硬件平台上没有巨无霸,应用行业上没有巨无霸,即使是大疆现在做的这么好,现在也还有十几家也在做无人机。现在都在分散发展。

但是服务机器人有两件事情大家特别关注,第一,一定要有一个技术上的突破,第二,一定要在需求上有突破。所以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在未来能有自己的品牌,能走向世界。